综合新闻

防治流感常用中成药辨证选用

(4)桂枝合剂

用法用量:一次3克,一日3次,水冲服。发热者可选。

以上分型是针对流行性感冒轻症,可根据上述辨证要点选方服用。如果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,应去医院就诊不得贻误病情。

用法用量:一次2~4粒,一日2次,口服。

药物组成:羌活、麻黄、桂枝、荆芥穗、防风、白芷、川芎、石菖蒲、葛根、薄荷、苦杏仁、当归、黄芩、桔梗。

症状:发热,微恶风寒,头痛,少汗或汗出不畅,鼻塞流浊涕,咳嗽,痰黄粘稠,口渴欲饮,咽喉红肿疼痛,(舌边尖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)以发热,鼻塞流浊涕,痰黄粘稠,口渴欲饮,咽喉红肿疼痛为主要辨证要点。

用法用量:一次2片,一日3次,口服。发热、头痛、咳嗽、口干、咽喉疼痛者选用。

用法用量:一次4粒,一日3次,口服。发热或高热,肌肉酸痛,咽干咽痛较甚者选用。

(5)正柴胡饮颗粒

药物组成:金银花、 连翘、桔梗、薄荷、淡豆豉、淡竹叶、牛蒡子(炒)、荆芥、芦根、甘草。

症状:鼻塞声重,喷嚏流清涕,咽痒,咳嗽咯白色痰,无汗,头身疼痛,乏力、口不渴,甚者恶寒发热。(舌苔白,脉浮紧。)以流清涕、痰白色、无汗、口不渴为主要辨证要点。

(6)感冒清热颗粒

治法:辛温解表。

用法用量:胶囊,一次2~4粒,一日3次,口服;口服液,一次20~30毫升,一日2次,口服。高热不退、烦躁不安、咽喉肿痛者选用。

(5)羚翘解毒口服液

用法用量:一次10~15毫升,一日3次,口服。微汗出,恶风者选用。

症状:恶寒,发热,鼻塞声重,咽痛,咳嗽气急,痰黄粘稠,口渴,小便深黄色,大便干。(舌苔黄白相兼,脉浮紧。)以恶寒怕冷,咳嗽气急,痰黄粘稠,口渴,大便干为辨证要点。

药物组成:广藿香、紫苏叶、白芷、白术(炒)、陈皮、半夏(制)、厚朴(姜制)、茯苓、桔梗、甘草、大腹皮、大枣、生姜。

用法用量:丸剂,一次8丸,一日3次,口服;胶囊,一次4粒,一日2次,口服;口服液,一次5-10ml,一日2次,用时摇匀,口服。

药物组成:防风、荆芥穗、薄荷、麻黄、大黄、芒硝、栀子、滑石、桔梗、石膏、川芎、当归、黄芩、连翘、甘草、白芍、白术(炒)。

用法用量:每次10毫升,每日3次,口服,用时摇匀。高热、头晕目眩,咳嗽,咽痛者选用。

02 风热型

药物组成:荆芥、防风、柴胡、独活、羌活、桔梗、前胡、薄荷、枳壳、党参、甘草等。

中成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形式,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,以经典方剂和临床经验用方为依据,以中药材为原料,依法经制剂加工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成品。具有质量稳定,不用煎煮,服用方便,便于携带,方便保存等优点。常用的剂型有:蜜丸、水丸、冲剂、糖浆、浸膏、酊剂、药酒、片剂、胶囊(软胶囊)、口服液、针剂等。

(1)荆防败毒丸

药物组成:连翘、金银花、炙麻黄、炒苦杏仁、石膏、板蓝根、绵马贯众、鱼腥草、广藿香、大黄、红景天、薄荷脑、甘草。

用法用量:一次9g,一日2次,口服。头身痛较甚者选。

药物组成:柴胡、陈皮、防风、甘草、赤芍、生姜。

藿香正气丸(胶囊、口服液)

用法用量:一次1袋,一日2次,开水冲服。咳嗽咽干者选用。

药物组成:胆酸、珍珠母、猪去氧胆酸、栀子、水牛角、板蓝根、黄芩苷、金银花。

药物组成川芎、菊花、黄芩、栀子、蔓荆子、黄连、薄荷、连翘、荆芥穗、羌活、藁本、桔梗、防风、甘草、白芷。

用法用量:一次1袋(6克),一日2次,口服。

选方用药

用法用量:一次1丸,一日2~3次,以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;胶囊,一次4粒,一日2~3次,口服;口服液,一次10毫升,一日3次,用时摇匀,口服;片剂,一次4片,一日2~3次,口服。发热、口干、咽喉痛较甚者选用。

(2)麻桂感冒丸

选方用药

上一篇:气虚型体质的中医辩证和中成药的选择

下一篇:4405亿!实体药店化药、中成药TOP20品牌出炉
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成药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